11月20日下午,伟德国际BETVlCTOR中国官方网站在2203教室舉行了“用心開啟新旅程——大學新生适應系列”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第三場。主講人是電力學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林臻。來自物流、農經和市場專業的18級新生們到場聆聽了本次講座。


(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現場)
進入大學校園的第三個月,同學們的适應能力成為本次講座的焦點。講座伊始,林臻老師為同學們播放了一段facebok創始人紮克伯格妻子普莉希拉的采訪視頻。普莉希拉就讀于哈佛大學時也經曆過非常艱難的時光,她在采訪中叙述了“身處高低位生活均不易,請别放棄”的道理。圍繞着“生活不易,請迎難而上”的主題,老師又為同學們展示出了一幅《人類進化圖》。人類在8500萬年進化曆程中形成的本能,對于現代人類應對問題的第一反應有着重大影響。在不同情況之下,人類會展現出戰鬥模式或是逃跑模式。
接着,林臻老師運用其專業的心理學知識,以“英雄救美”的故事為例,向同學們解釋了心理學專業名詞——“吊橋效應”。運用危險或**性情境可促進人類彼此感情的原理,引出了“要學會利用環境**來激發自身潛力”的道理。随後,以“打得過就打,打不過就逃”的幽默語言作為立論前提,老師向同學們抛出了在當今競争激烈的時代“既然要打,該如何打赢這一仗”的大問題;并強調人類的進化過程是一個适應環境的過程,人們面對競争,要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”;而眼見未必為實,也要學會從多角度去看問題。
最後,林臻老師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經典問題——18歲的你是否真正獨立?鼓勵同學們進行獨立思考之後,林老師說道:“不論外界能為自己提供何種分析,我們都要先學會自我分析。同學們要學會一個人成長,要獨立,要有興趣,要多讀雜書,要關注社會。”
聆聽講座的同學們反響熱烈,表示本次講座既有心理學專業知識的介紹,又有與學習生活結合緊密的實際分析。講座内容體系完整,演講方式也生動有趣,對于大學新生适應新環境、開啟新旅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。學習汲取講座内容要領,更好地為學習生活實踐服務。相信新一代的“00後”大學生們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乃至未來的人生道路上,以更佳的心理狀态應對挑戰,以更加長遠的眼光放眼未來。
(撰稿:徐俊仕 攝影:茹意程 葉明浩)